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清朝康熙历史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清朝康熙历史以及清朝的12位皇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康熙的历史故事
一、废弃长城
历代王朝修长城,没有挡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公开贬低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此“会盟”。
定疆界,制法律,为外蒙的喀尔喀蒙古诸部编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辖,从而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蒙古问题宣告解决。
就在多伦会盟之后,古北口总兵蔡元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康熙帝拆除了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二、推广西药
康熙40岁那年得了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进金鸡纳霜(奎宁)。康熙服用后,很灵验,病好了。他召见洪若翰、刘应等,在西安门内赏赐房屋,后这里成为天主教北堂。曹寅得了疟疾,康熙赐金鸡纳霜治好了他的病。
此后,康熙便对西药发生兴趣,命在京城内炼制西药,还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亲自临观。他提倡种痘以防天花。
他破除因循,推广种痘,命先给自己子女及宫中女子种痘,还给蒙古49旗及喀尔喀蒙古部民种痘,这就使千万人因种痘而免去患天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剧。
扩展资料: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
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皇帝
清朝康熙王朝的历史介绍
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顺治帝病死。三子玄烨(清圣祖)即帝位,改明年年号为康熙。议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顺治帝死后,由皇太后(孝庄后)颁布遗诏,对顺治帝的政绩做了全面的否定。这个所谓“遗诏”袭用顺治帝的名义,实际上显然出于皇太后和辅政大臣的意旨。它胪列顺治帝在位十八年的十四条罪状,第一条即是“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其他各条的主要内容有:对满洲宗室诸王贝勒等“晋接既疏,恩惠复鲜;”对满洲诸臣,不能信任,委任汉官,以致满臣无心用事;任用宦官,设立十三衙门;对皇太后子道不终,对董鄂妃丧礼过从优厚,以及朝政不能听言纳谏,宫中未能节省,经营殿宇靡费甚多等等。这个所谓“遗诏”,是皇太后和守旧的满洲贵族对顺治帝、多尔衮采用汉族封建制统治制度的一个猛烈的抨击。它的实质,是公开宣布排斥汉官汉俗,恢复清太祖、太宗时的旧制。康熙皇帝即位后,鳌拜等辅政大臣,在太皇太后支持下,极力贯彻这个方针,清朝的统治向着满洲旧制的道路逆转。
(一)四大臣辅政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都不是满族宗室亲王。他们受命辅政,佐皇帝执掌国政,这在清太祖、太宗的旧制中也是没有过的。辅政大臣索尼,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遏必隆,钮祜禄氏,鳌拜,瓜尔佳氏,两人俱隶满洲镶黄旗。上三旗的四大臣在顺治帝亲政后,已相继擢任议政大臣,或兼领侍卫内大臣(统率侍卫亲军,翊卫扈从),控制了议政王大臣会议。顺治帝死后,索尼等向满洲诸王贝勒说:“今主上遗诏,命我四人辅佐冲主。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索尼等皆异姓臣子,何能综理。今宜与诸王贝勒等共任之。”诸王回答说:“诏旨甚明,谁敢干预。四大臣其勿让。”顺治帝死后,四大臣由控制议政会议进而掌握了朝政。
四大臣中,索尼年最长,位最尊。一六六五年(康熙四年),索尼孙女被立为皇后,索尼一家成为显赫的贵戚。鳌拜恃有战功,结党擅权,遏必隆依附鳌拜。苏克萨哈原为多尔衮旧属,在政治上无一定的主张,且与索尼、鳌拜不和。索尼与鳌拜成为主要的决策者。自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至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辅政时期,四大臣在仰法太祖、太宗的名义下,恢复了若干旧制。
历史清朝王朝康熙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一生都有哪些丰功伟绩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皇帝,也是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家公认的明君。他一生的丰功伟绩,有平定三藩、挫败沙皇俄国,同时还有三征葛尔丹。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为后世子孙开辟盛世局面,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封建王朝历史上,拥有众多帝王,这些帝王中,既有昏庸无能皇帝,也有精明能干,将国家治理很好皇帝。康熙皇帝就是清朝一位厉害帝王,他的丰功伟绩,直到今天一直为人们称颂。
一、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在位时间六十年,但他少年时候,生活过得并不幸福。父母双亲早逝,使得康熙成为了上年皇帝。此时清朝入主中原不久,朝廷根基尚未稳固。少年康熙登基后,便遇到了亲政无实权情况。
为了让皇权集中,康熙用计谋,除掉了当时权力最盛辅政大臣鳌拜。而后又开始着手,对付威胁清廷统治三藩。削藩是一件风险极大事情,弄不好可能会颠覆清朝统治。好在康熙精明能干,最强对手吴三桂,也已经到了迟暮之年。三藩顺利削除后,清朝政权变得稳固,内部再也没有了忧患。
二、挫败沙俄侵略,三征葛尔丹每一个朝代,都会面临内忧外患。康熙之所以是一位伟大帝王,原因在于他既安定了内部,又平定了外部威胁。沙俄侵略者,便是康熙时期一个大威胁。在康熙指挥之下,于雅克萨城将沙俄侵略者击败,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除了挫败沙俄侵略者外,康熙在位期间,还三征葛尔丹,平定了发生在这里的叛乱,并保持了清朝领土完整。这一战彰显了清朝强大实力,也为后世子孙,创造了和平环境。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于民生上也有很大发展;在他的治理下,国家一步步走向强盛,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
清朝康熙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历史上的
康熙二年: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后逝世,史称“孝康章皇后”
康熙四年:太皇太后下旨,令康熙与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成婚,以达到拉拢索尼的目的
康熙五年:辅臣鳌拜与苏克萨哈发生斗争,鳌拜胜,从此专权:索尼恭请皇上亲政,未通过:鳌拜以圈地一案诬告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连,12月,三人被杀
康熙六年:康熙开始了他名义上的亲政
康熙八年:除鳌拜,开始了真正的亲政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杀巡抚朱国治,反:自此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藩之战
康熙十四年:立太子胤礽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降
康熙二十年: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身亡,自此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
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收复台湾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率六师,亲征葛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亲征葛尔丹与宁夏,葛尔丹败,服毒药而死
康熙四十二年:裕亲王福全有疾,康熙帝连日视之。内大臣索额图挑唆皇太子,被宣布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于宗人府。
康熙四十七年:捕获明崇祯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太子及其子,斩于市。召集廷臣于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还京。废皇太子胤礽,颁示天下。议政大臣会议,议皇八子胤禩谋求储位罪,削其贝勒爵。皇三子胤祉告皇长子胤禔咒魇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禁
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大封诸子
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胤礽复以罪废,禁锢于咸安宫。以复废太子告庙,宣示天下。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逝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