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的全面小康标准)
小康: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的标准。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3、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在95%以上。
4、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量达2.8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赵辰昕解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全面”两个字。这里的“全面”,既指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也指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还指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全面小康,经济发展是基础。2000年底总体小康实现之时,中国人均GDP还只有800多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而2020年,这一数字超过1万美元,中国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这些都为更高标准的小康创造了基础。但全面小康并不仅仅只有这些。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全面小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
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更加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人均GDP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有哪些?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根据世界银行的公开数据,2018年中国GDP总量为13.608万亿美元,人口13.93亿,人均GDP约9770美元。当年世界人均GDP 11312.452美元。
按小康社会的标准,人均GDP我们已超额完成,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已达到富足水平。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已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
根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中国现有医生360.7万,每千人口执业医生2.59人。
九.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2018年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008万人。
中国十八大小康标准是什么
中国十八大小康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