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花篮的花儿香(郭兰英演唱的一条大河)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郭兰英花篮的花儿香的一些知识点,和郭兰英演唱的一条大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花篮的花儿香啊”这歌中的花是不是婴栗花

不是,你估计是看了某些人的博客,我也看过,闲扯的,为了出奇增加点击率呗

一.这是<<南泥湾>>中的第一句,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当时此处野兽出没,杳无人烟。延安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黄土高原,气候属高原大陆性中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南北差异显著。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冰雹。冬、春易旱,且有风沙、寒潮侵袭,气象灾害频繁。有人说是当时为了延安为人民和八路军为了挣外快就种植罂粟花,怎么可能呢,到是种了烤烟!

况且,罂粟花原产于印度、古波斯等地,最适合在温暖而潮湿的条件下生长,夏季开花。我国只有在滇南地区有少量药物栽培。如果罂粟生长在南泥湾早就给冰雹砸个稀巴烂啦,还香个屁!

二、《南泥湾》这首歌主要是歌颂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

词作者贺敬之,郭兰英演唱,你想想,就那么有名的作词怎么可能在那个年代去唱罂粟花?如果真是,怎么会风靡全国?估计“花篮的花儿香”也没具体指哪种花,就是为了整首歌的押韵还有意境,如果非说有所指,那就是野花吧,随便采得那种,不是说,家花不如野花香麻!

花篮的花儿香原唱

歌曲原唱者是郭兰英,花篮的花儿香出自《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郭兰英1930年12月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香乐乡,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花篮里花儿香歌词

这句歌词是出自于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

歌名:南泥湾

演唱:郭兰英

词:贺敬之

曲:马可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当年的南泥湾

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

鲜花送模范

扩展资料

《南泥湾》是郭兰英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原版名歌南泥湾》,1990年03月发行。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南泥湾》这首歌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创作背景

贺敬之创作了《南泥湾》

自1942年起,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就强烈吸引着许多知名人士,他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访问,并写下了不少诗文。

著名爱国将军续范亭的《南泥杂咏》20多首诗作,著名诗人萧三的诗歌《我两次来到南泥湾》,诗人何其芳的散文《记王震将军》等,都对南泥湾垦荒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

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渐入高潮,,作为“生产模范”的第三五九旅,更是名震边区。

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筹办了慰问品,并带上文艺节目,要到南泥湾去慰劳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在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就想到应该排练一个和第三五九旅有关联的节目。

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插曲在台上表演,插曲歌词的最后一段名叫《南泥湾》。

诗人贺敬之接到为该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

秧歌舞《挑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极受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的欢迎。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该节目的演员一一握手,并与她们合影留念。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随着《挑花篮》在陕甘宁边区的巡回演出,特别是由郭兰英演唱之后,这首歌迅速在边区走红,并传遍全国。而一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艺术人生也由此起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