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窝窝的家常吃法(莜麦窝窝家常做法)

口蘑莜面窝窝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视

口蘑莜面窝窝的做法

1.

准备主料,我选的带一些肥的羊肉400多克,炖出来比较香烂。口蘑大概250克左右。量大家可以根据人口做调整

2.

羊肉切块,在水里泡泡,去除下血水,出血水了就多换几次

3.

口蘑切小丁丁。不要太小了,会缩水

4.

锅中放羊肉,加入清水,大火烧开

5.

羊肉变色后,捞出来用温水冲洗干净

6.

准备各种辅料,如图所示。烧一壶开水备用

7.

锅中坐油,放入葱姜炒香后,放入沥干水分的羊肉,然后放入料酒,除了枸杞以外的各种香料(八角、‬桂皮、香叶、茴香、花椒),然后继续翻炒以激发出香味

8.

放入生抽、老抽、白糖,翻炒均匀上色

9.

加入没过羊肉的开水,大约不到倍的量,用砂锅最好或者较深一点的锅。大火烧开,撇去浮沫。然后转小火,炖45分钟左右

10.

放入切好的口蘑丁,转大火烧开

11.

转中小火15分钟左右,口蘑会有所收缩

12.

品尝下汤汁的咸淡,如果觉得淡就适当加入一些盐,然后大火再炖5分钟左右即可

13.

汤汁在最后的这15分钟左右,会慢慢收浓。不要收的太干,还要用它沾馍馍吃

14.

炖羊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同时准备莜面窝窝了。200克莜面,加入200克沸水,搅拌成絮状。这个时候会非常的香,把面烫熟,有一种“芝麻糊”的味道,但这却是绝对纯天然无添加哦

15.

要趁热揉成面团,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16.

面团揪成小枣大小的小面剂子

17.

放在在光滑的桌面上,瓷砖或者大理石类的台面上操作,没有的在刀背上也很方便,注意安全吖

18.

用手掌根部的位置,用力均匀的向前压下去,有点往前搓的感觉,压成舌头形状

19.

然后用食指卷起,粘住

20.

按着以上的步骤,把一个个的卷好的莜面片排列在蒸笼里,没有的画用篦子也是一样的,盘子也可以

窝窝的做法,莜面窝窝怎么做好吃,莜面窝窝的家常做法

莜面窝窝的做法

1.莜面放入碗中,加入等量的沸水;

2.迅速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成为大块雪片状;

3.趁热用手揉成柔软的面团,如果太烫可以在手上稍稍蘸些凉水;

4.将面团揪成小块,大约是一个窝窝的量;

5.案板上抹少许油,将小面团擀薄拉长呈牛舌形;

6.拉长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露出指缝约1厘米,然后用食指和中指夹起,甩一下裹到食指上,用大拇指轻压连接处,成为一个窝窝;

7.做窝窝的过程中,将做好的莜面窝窝放到湿润的纱布上;

8.将窝窝立起放到容器中,再放入蒸锅,水开后大火蒸10分钟即可。

沾料的做法

1.将韭菜、芹菜、红尖椒、绿尖椒、小葱切成小丁,黄瓜切丝,蒜剁泥;

2.将烂腌菜汁放入容器,加入适量纯净水;

3.再放入香菜、韭菜、烂腌菜、葱花油、葱花、辣椒油、红尖椒、绿尖椒、蒜泥和芹菜,加入适量酱油;

4.充分搅拌均匀做为凉汤,将莜面窝窝放入蘸食即可。

莜面栳栳卤汁的做法

制作材料编辑

莜面500克,白

筱面栲栳栳

面少许,肥瘦羊肉500克,食油50克,花椒水100克,干辣椒5个,酱油50克,精盐15克,葱,姜,胡椒粉,香菜,桂皮各少许。

莜面的原粮叫“莜麦”,也称“燕麦”、“玉麦”。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莜麦脱壳碾粉即叫“莜面”。“莜面”可制作十几钟花色品种供人们享受。“栲栳栳”是十几个品种的代表。

制作方法编辑

①打卤:将羊肉剁成粒;

②炒锅放素油烧热,放花椒、桂皮炸出香捞出不用,投入姜,葱末,煸出香味,放入肉末炒至八成熟,投入酱油,精盐,辣椒末和鲜汤,胡椒粉改小火煨至羊肉酥烂即成浇头;

③制栳栳:将莜面倒入盆内加适量白面搅匀,倒入开水烫面,边倒水边搅拌,趁热揉成若干个小面剂,逐个在铁皮案上推成猫舌状,长10厘米,宽5厘米的薄片,用右手揭起搭在二拇指上,卷成中间空的小卷,竖在蒸笼里,依次摆放,上急火蒸10分钟即可;

④食时,将栳栳盛在碗里,浇入卤汁撒上香菜末即可食用。[1]

制作要点编辑

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掌握火候。

莜面必须滚沸的开水和面坯,开始和面边倒水边搅拌,使莜面雪花状时,也就是面盒内只有十分之一的干莜面,稍凉即可用手和成面团,用湿布盖住稍许时间,揪成小块再放入蒸笼里蒸熟取下,趁热搓条,揪成猫舍形状的又薄又匀的片儿,接着用手揭起搭在二拇指上卷成筒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已备好的蒸笼上,象蜜蜂巢一样,放在沸水锅上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栲栳栳”不熟,吃着带沙感,蒸得过火了“栲栳栳”则软瘫立不起来,吃时则无筋,味欠色减。

营养价值编辑

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

制作精致,吃着有筋,耐饥抗寒,富有营养;

莜麦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

饮食文化编辑

历史由来

莜面栲栳栳,在内蒙古地区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此是民间传说,但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美食习俗多来源于地方物产与历史传承。大同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莜面窝窝、莜面鱼鱼成为天镇独特的风味食品。山西北部高寒地区,盛产莜麦(也称燕麦、玉麦),从民谣“雁北三件宝,莜麦、山药、大皮袄”就可见一二。过去艰苦的自然条件锻炼了山区人们杂粮细做的本领,新媳妇在婆家第一次上锅,要先在莜面上露一手;而新女婿春节登门也要吃上十种花样的莜面饭。莜面栲栳栳,就是这种莜面饭的一种,因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莜面窝窝”。其制法关键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隋文帝杨坚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唐国公李渊力谏不纳,被贬为并州(太原)留守。途经灵空山时,不料身怀六甲的李夫人要临盆分娩,只好借宿灵空山古刹盘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渊滞留该寺,常与老方丈谈论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对李渊说:“我夜观天象,近日天下大乱,群雄恶战,将军应养精蓄锐,将来必成大业。今日我让香积房给你做顿稀罕饭,吃了之后定会精神焕发,体强力壮“。午时将莜面“蜂窝”筒筒端了出来,李渊蘸上辣椒吃后,顿觉神清气爽,便问是什么饭。老方丈说是用莜麦面做的,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莜面窝窝”。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主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中,路过静乐县,看到当地盛产莜麦,便把制作“莜面窝窝”的技术传给静乐人。从此莜面窝窝成为静乐人的待客饭。后静乐人看见这种窝窝象存放东西的直筒“栳栳”,故将窝窝改称为“栲栳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