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淮扬菜厨师协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淮扬菜是哪里的菜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淮扬菜发源地为淮安,为何又有人说是扬州
其实这种争抢有点不必要,因为涉及到一些历史变迁,范围也多少有变化,但如果从历史源头来说,发源于扬州的说法更有历史依据。唐朝扬州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是全国著名的大都会,饮食文化必然昌盛。真正的维扬菜是盐商菜,叫文人菜,是扬州盐商生活奢侈之极而创立出来的菜系,淮阳菜谱里面菜品达到几万之数。世界上认可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是扬州为主。
一、淮扬菜的历史
淮扬菜始于西汉,盛于隋唐,隋炀帝下扬州,在扬州花天酒地之时正是扬州菜系盛极时期。
明清之前,史书称维扬菜系,也有称淮扬菜,但这里的“淮”与今天的淮安没有关系,扬州古称“维扬”或“淮扬”,取自于《尚书》“淮海东南惟扬州”的意境,惟、维,甚至淮三字那时通用。
元代以前,扬州是淮南道、淮南路、淮南东路等六个不同时代带“淮”字的省级行政区域的首府,用省份和省城的首字形成“淮扬”,这就像姑苏代表苏州,秦淮是南京,钱塘是杭州一样,维扬淮扬就是指扬州。今天扬州城内最古老的河道仍称为淮扬河,而今天的淮安那时叫山阳、楚州,而更早朝代的老“淮阴”属于北方概念,所以明清以前淮扬等同于维扬。
明朝设立淮安府,明朝后期黄河全面夺淮,山阳一带水患严重,为保护南北水运大动脉,朝廷派遣诸多官府机构和劳力作坊驻扎于此,这附带刺激了此地商机发展。随着漕运恢复,作为南粮北盐的集散地,淮安府逐年强盛,烹饪行业也不断崛起。
清兵攻破扬州城后屠杀了八十万扬州军民并将城池付之一炬,扬州开始衰败,而此时淮安已经盖过了风骚千年的扬州,江淮一带的官员、徽商和盐商携带名厨纷纷向淮安府靠拢,有些文人开始论述“淮扬菜”的淮就是指淮安,而淮安此时确实用当地食材制作了不少名菜,据此不少名流认可淮扬指淮安和扬州。客观讲,这释意完全合情合理,但扬州厨师自然不愿接受。
康乾盛世的来临让扬州再度崛起,乾隆频繁临幸扬州,常年接驾从事“国宴”的烹饪界只称维扬菜而很少称淮扬菜了。
北洋政府时期曾短暂地设立过一个“淮扬道”,治淮安,辖长江以北地区,不知这与“淮扬菜”争执是否有关。
总之,从清代开始就有了“淮扬”的不同解释和争论,但即使有争论,主流学派仍然认为淮阴菜属于北方菜系,而划入南方菜系的淮安菜并不等同淮扬菜,准确说应是淮扬菜的组成部分
明清前“淮扬”的含义与明清以后的政治版图和烹饪格局差异很大,把淮扬菜局限在扬州菜或者淮安菜,都不符合时代精神,胸襟太小,作为四大菜系之一,官方应作出权威解释:淮扬菜指淮河、扬子江流域一带的菜系。
二.淮扬菜的特点
1、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南北皆宜。
调味清淡味,强调本味,重视调汤,风味清鲜;色彩鲜艳,清爽悦目;造型美观,别致新颖,生动逼真;菜式繁多,体系庞大。淮扬菜的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
2、制作精细,注意刀工
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寥寥六字,但刀工拼摆难度极大。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
3、讲究火候
淮扬菜肴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鼎中之变精妙微纤,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细、烂等不同特色。淮扬菜擅长炖焖烧煮,因为这几种方法能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扬菜以炖焖烧煮为主的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清炖圆鱼、沙锅野鸭、三套鸭、大煮干丝等。
4、富于变化
就淮扬菜制作菜肴的工艺来看,富于变化,想象力丰富。一款三套鸭,家鸭套野鸭,野鸭套菜鸽,用火腿、冬笋作辅,逐层套制,三位一体。淮扬菜富于变化的特点,可见一斑。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名菜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无论是选料、刀工、调味等都中规中矩、精工细作、讲求韵味,淮扬菜制作就像写诗作画,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淮安和扬州,哪个才是淮扬菜的发源地
目前所指的淮扬菜是江苏及周边菜系的统称。对于淮扬菜到底发源于淮安还是扬州?两个地方的人争论了多年,互不相让。其实淮安菜和扬州菜属于差距很大的两个淮扬菜的分支、派系,历史渊源并不相同。
客观的说,目前扬州菜在国内的影响要大于淮安菜,在很多场合甚至被外行人士认为就是淮扬菜,因为扬州的经济比淮安好,在各大协会、酒店的名厨比淮安的多,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扬州菜,或者叫维扬菜,其本质是清代兴起的扬州官府菜,主要来源于清代在扬州做生意的大商人、盐商等,这批人大部分来源于安徽,所以可以在扬州菜中看到徽菜的影子。由于是当时国内顶级富豪家厨的菜,所以做工精细、口味清淡是扬州菜的特点,比较适合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三高人群。但是真正唐宋时期国际大都市的那个扬州,并非现在扬州城,清朝以前的扬州城早已毁于多次战乱,清代以前的扬州菜,也随着因战火逃难迁徙的百姓退居江南,包括从镇江到浙北一带。
与之相反,淮安菜是典型的民间菜!淮安城古代的繁华缘由与扬州不同,扬州是古代的国际化大都市、港口城市,而淮安是古代最大的高速公路(大运河)上全国最大的收费站,漕运总督府所在地,承担着大半的国库税收!淮安菜现存的名菜,全部来源于淮安的各个村镇,好多菜名前都冠以乡镇的名字!比如,钦工肉圆、平桥豆腐、朱桥甲鱼等等,这里的钦工、平桥、朱桥,都是淮安远离城市的乡村的名字!!!淮安菜虽然很有名,但却是地地道道的乡村土菜发源而来,来源于苏北平原农民厨师的代代相传。淮安菜的特点是原料取自乡村鲜活农产品,菜肴精细程度逊于扬州菜,诞生在口味浓郁,以味道取胜,不像扬州菜那么清淡。这也是农家菜的特点决定的。
两个用豆腐制作的扬州和淮安的代表菜可以很好地展示二者的不同特点,理念差异!扬州菜的“文思豆腐”和淮安菜“平桥豆腐”。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两个菜的图片和介绍。文思豆腐刀工惊艳但是吃起来淡而无味,主要用作一种表演项目。平桥豆腐配料工艺很讲究,香气四溢、味道出众,但是看起来像一碗浆糊,卖相远不如文思豆腐。
总结一下,淮安菜、扬州菜分别代表了淮扬菜的两个主流派系,合起来成为淮扬菜,分开只能叫扬州地方菜(扬州人称之为维扬菜)和淮安地方菜!!!!仅仅只有官府菜的淮扬菜和仅仅只有农家菜的淮扬菜都是不完整的。从历史来说,扬州菜代表了昔日徽州盐商在扬州的奢华生活,淮安菜代表了苏中平原农民的民间智慧,手艺传承。未来两地应该抛弃无谓的正统之争,精诚合作,把淮扬菜发扬光大!!
扬州四大名厨
王立喜、陈春松、薛泉生、陈恩德。
1、王立喜: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餐饮界具有较高的威望,精通烹调技艺,炉、案、碟均佳。
2、陈春松:是扬州菜根香培养出来的淮扬菜大师之一,历任扬州市菜根香饭店厨师、厨师长,富春茶社副经理,北京绿杨春酒楼厨师长,扬州市饮服公司烹饪培训中心主任,富春茶社经理,扬州煤炭烹饪技工学校副校长等职。
3、薛泉生:是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国十佳烹饪大师、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裁判员、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三把刀传承人。
4、陈恩德:是《速冻扬州包子》标准的重要起草人之一。
关于淮扬菜厨师协会和淮扬菜是哪里的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